马骨胡,壮族拉弦乐器。壮族称冉督、冉列。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隆林、田林、百色、靖西、德保一带和云南、湖南等省壮族地区。
演奏马骨胡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或夹于两膝间,琴杆直立,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在两弦间拉奏。马骨胡通常按五度关系定弦为a1、e2,音域a1—d4。民间也常定弦为:f1、c2;g1、d2;c1、g1;d1、a1。在“八音”合奏和壮剧伴奏中,也常用反五度或四度定弦。音色近似京胡并较之柔美,清脆明亮,高音较为尖锐,低音较为刚劲,介于高胡和京胡之间,但要比京胡柔和。演奏民间曲调时,只用第一把位,很少换把。演奏技巧左手有打音、倚音和滑音等,右手有前挫弓、后挫弓、小跳弓、打音、倚音、滑音和顿弓等。马骨胡主要用于独奏、乐队合奏、莫伦说唱和为壮剧、布依戏、山歌和说唱伴奏。在“八音”乐队中,马骨胡是主奏乐器,它在基本曲调不变的基础上,自由加花、延长或紧缩,使曲调产生多声部的效果。马骨胡在壮剧伴奏中,犹如京胡在京剧中所起的作用。壮剧分为南、北两路,南路壮剧过去用清胡伴奏,现在用一支马骨胡伴奏;北路壮剧用两支马骨胡伴奏,并分别用反、正两种定弦(如反弦定e2、a1,正弦定d1、a1),也将这种定弦称为公、母马骨胡。在壮剧伴奏中,马骨胡领奏曲牌的第一小节,然后其它乐器再同时进入各自的声部。马骨胡也是山歌、浪哨歌等民歌和靖西、德保一带莫伦说唱的伴奏乐器。在民间,马骨胡没有独奏乐曲,多是演奏器乐合奏曲牌、戏剧曲牌和山歌调。马骨胡经常演奏的曲牌有:《正调》、《八板调》、《过场调》、《迎客调》、《月调》、《八音调》、《升堂调》、《喜调》、《苦调》、《梳妆调》、《采茶调》、《探姑楼》、《马走街》、《马到林》、《武将调》和《乖嗨咧》等。著名的民间艺人有:隆林的班其业、韦卜元、韦公,西林的黄文标、苏志辉,田林的黄福祥等,他们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磨练出娴熟的技艺,有的技法多彩,风格浓郁,有的可以同时吹木叶和拉奏马骨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