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老挪,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族称土洞箫,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支系仆人聚居地区。
 
  笛老挪通体用粘土和泥捏制焙烧而成,外形呈梨形或葫芦形,与汉族地区古老的埙相似,其构造和发音原理与埙相同。通高约8厘米,梨形最大处直径约6厘米,内膛中空,壁厚约0.3厘米,上端突起的部分为吹孔,外径1.3厘米,内径0.7厘米,梨形腔体上设有三个按音孔,正面下方左右各一孔,背面一孔。
笛老挪介绍
 
  演奏笛老挪时,双手托持,口对吹孔边棱送气,手指开闭音孔而发音。三孔全闭发a音,开左右任何一孔均发上方小三度的c1音,开两孔发d1音,三孔全开发e1音。故当地流行的笛老挪曲调均由a、c1、d1、e1四音组成。
 
  笛老挪发音低沉,音色优美柔和,经焙烧的陶制笛老挪,音量较泥制者为大,音色也较明亮,可用于独奏。吹奏者均为彝家小伙子,常于夜间吹奏,声音如泣如诉,传播甚远。传统乐曲有《催春曲》等。
 
  笛老挪是季节性较强的乐器,根据彝家风俗和农事活动的忙闲而吹奏。一般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初三开始吹奏,表示一年之始、新春来临。届时,云南已进入农耕季节。待到春播之际,村寨内外或山野田间,笛老挪乐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悠扬的山歌声,这是彝族仆人播种幸福、祈望丰收的最为欢乐的日子。到了农历八月秋收大忙季节,笛老挪的声音就渐渐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