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璈,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常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流行于内蒙古、云南、西藏和汉族广大地区。
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槌组成。云锣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这些小锣以音乐次序悬挂于木架上,每一个小锣都由3根绳吊在木架的方框中。云锣的演奏方法与中国锣类似,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也有十四个一组和二十四个一组的大型云锣。
云锣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族内的变音打击乐器类,音色清澈、圆润、悦耳、余音持久,但音量不大。不是小型民族乐队的固定编制,但大型民族乐队中较为常用。其作用如西洋乐队中的三角铁,音量虽然不大,但点缀作用明显。
云锣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主要用于历史比较悠久的鼓吹乐、吹打乐和佛教、道教音乐中。在苏南吹打、十番鼓、十番锣鼓、福州十番、河北吹歌、山东鼓吹、山西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