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以后,木叶艺术得到不断发展,诗人们对木叶吹奏更有着细致、生动的描绘。钟黔宁在《木叶》中写道:“摘下鲜嫩的碧绿碧绿的叶片,紧紧地贴在厚实的唇边。它涌出如此奇妙的音响,带着苗山乡土的气息飞旋……仿佛苗家的整个生命和爱情,都注入了你的筋脉之间。”张新泉在《木叶声声》中,则详细地谈到了木叶的妙用:“……‘谈’打猎,‘谈’春播……送客下山不喊‘慢走’,青青的树叶贴在口,送你一山翠绿,半崖山花,木叶声,浓似酒。夜里约会不怕‘迷向’,地点‘写’在树叶上,一声低来一声高,心上路,多明亮。”肖华将军也曾撰文提到木叶吹奏这种艺术形式,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像傣族的吹树叶等,都是优美动听的乐器,它们都为祖国的艺术增添了色彩。”80年代以来,吹木叶又重新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
木叶在近代的发展
    贵阳市花溪的布依族木叶手罗道中,技巧娴熟,音色优美,他用平吹与超吹的技巧,可奏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他吹木叶与管弦乐队协奏的木叶独奏曲《茨藜红》,已灌制成密纹唱片,受到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在故事影片《血与火的洗礼》中,有一首富有福建特色的抒情歌曲《苦歌》,它是由北京市职工艺术团常学贤用木叶伴奏的。此外,《从奴隶到将军》、《黑面人》等电影音乐中,也运用了吹木叶。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赵怀礼,通过反复实践,将软硬适中的塑料薄膜剪成适当大小的叶片形状用于吹奏,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发音灵敏,强弱层次分明,音域达三个八度,演奏技巧有单吐、双吐、花舌、滑音、颤音等,可吹奏出难度较高的乐曲,使木叶音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邱少春著名树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任职福建省歌舞剧院,2014贵州全国首届树叶邀请赛评委。在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和大型歌剧《土楼》中担任树叶独奏,为金庸名著·大型电视武打片《碧血剑》等配录树叶演奏。出访亚、欧、美、非、澳二十多个国家演出。出版《风吹竹叶》演奏专辑,发表《嘹亮幽音妙入神》、《民族艺术奇葩-树叶吹奏》等论文。福建省、广西自治区图书馆等三十多场次的‘吹叶与欣赏’艺术讲座。中央电视台、美国CNN电视台、全球最高电视纪实栏目《探索与发现》等专题报道和展示艺术才艺。目前,组编打造‘绿音妙响’和‘客家农民吹叶’树叶吹奏演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