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河北等省区。
在河北省保定、徐水、定县、涞水等地,也使用铜制刚洞,用于“南乐会”演奏中,当地称喇嘛号或“海椎子”。从名称上也可看出与藏传佛教音乐有着关系。形制较短小,全长38厘米,上节为锥形管身,上端设有号嘴,下节管身弯曲似角,其上有龙头雕饰。演奏时,将上节管身穿入下节管内约二分之一处,使管长缩短为30厘米,由一手执管体,喇叭口朝上,多为两支一起吹奏。主要用于乐曲的起、止或高潮中,一般不吹曲调,只配合曲调奏四、五度跳进或自由吹奏长音,可加强曲调或渲染乐曲的气氛。在涞水县南义安村“南乐会”中,则用刚洞咔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有两支形制完全一样的铜制刚洞,管身赤铜制作,三节组成。全长45厘米,上节长16厘米、吹口直径2.6厘米、嘴深1厘米、孔径0.8厘米,中节长15.5厘米,下节长13.5厘米,下端管口(龙口),呈长方形,长4.8厘米、宽4厘米,整节镂龙头凸纹雕饰。在管身上端、中腰和下端皆镶有银饰,龙口下面设有银环,系以黄色丝穗或绸布为饰。这两支刚洞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