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钦的演奏方式

  筒钦又称“莽筒”、“铜冬”、“铜洞”、“大铜角”等。藏语“筒钦”为大号的意思。蒙古族称“毕利”,汉称大号筒、长角号、小铜角等。它是喇嘛教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低音乐器。这种乐器在藏族地区至少有七百多年历史,它是于16世纪后半叶随喇嘛教一起首先传入内蒙古的。
筒钦的演奏方式
 
  演奏筒钦时,一僧侣双手扶持筒钦上节,两唇紧贴号嘴送气发音。在寺院里多将喇叭口置于地面上、木架上或寺院经堂顶层正面的矮墙上,在广场或行进中演奏时,则由另一僧侣手提绳带或肩扛喇叭口站立或行进。在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都有一些训练有素的吹奏僧侣。由于筒钦管长而粗,吹奏费力又难于控制,常使用循环换气法吹奏。每支筒钦都可发出三个乐音,即基本音(管的第一泛音)、上方五度的第二泛音和下方八度的基音,有时并可奏出基本音下滑大三度的下滑音。音量洪大,音色粗犷、低沉,令人有阴森恐怖之感。各地寺院的筒钦,音高不一,基本音一般从F至B。每个寺院最少都有一对筒钦,较大寺院则有两三对或更多(音高统一)。常用于诵经、羌姆等宗教活动中或在节日的前夕吹奏,多使用两支同时演奏。在藏族地区,常与嘉令一起合奏,筒钦奏长音作为辅助声部。有时还常与嘉令、神鼓、布哉等乐器一起演奏。目前,在西藏拉萨哲蚌寺和大昭寺里,还保存有极为珍贵的筒钦乐谱,藏语称养义。经常吹奏的专用乐曲有《额岗哈节》和《简乃斯》等。前者是一首宗教节日前夕僧侣们在屋顶吹奏的乐曲,表示节日即将开始,“额岗”为藏传佛教密宗活动场所,“哈节”为奏乐贡佛之意。后者是一首赞颂观音菩萨的乐曲。在世俗音乐活动中,筒钦用于寺院所属的藏戏团的演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