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亚的传说故事
傣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早在明代中叶,傣族人民曾到祖国内地表演过自己的民族歌舞。明代李思聪《云南通志·百夷传》载:“车里(古称西双版纳的景洪为车里)乐者,车里人所作,以羊皮为三五尺长鼓,以手拍击之,间以铜铙、铜鼓、拍板,与中国僧道之乐无异。”这是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作者亲赴边疆实地考察的真实记录,其中三五尺长鼓即是象脚鼓,并披露了它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傣族的男女老少都喜爱唱歌跳舞,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鼓?打,‘孔雀’跳,鼓停,山歌唱。”可见光亚与人民生活关系的密切了。在傣族的传统节日,当你走进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临沧等地的傣家寨,犹如来到歌舞之乡,到处能听到“赞哈”(民间歌手)欢乐的歌声,看见姑娘们优美多姿的舞蹈,青年人则肩挎鼓尾插有孔雀尾羽的光亚边奏边舞。
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聚居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澜沧江和瑞丽江畔。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野象成群,有位猎手将一只离群小象带回家中,经过驯养结成亲密伙伴,象能帮助人做各种活计,成为勤劳、善良的象征。一天猎手骑象去打猎,在林中听到风吹空心枯树嗡响,便用笋叶蒙住弹出了动听的声音,回家后便用一段芒果树挖空做起鼓来。做成什么样呢?这时在他脑海里便浮现出大象稳健的步伐,于是就照象腿的形状做成了象脚鼓。据说第一次敲响时,百鸟闻声起舞,数孔雀跳得最欢。傣家人记下了孔雀的舞姿,编成了优美的孔雀舞,表达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猎人又模仿象的动作,挎上象脚鼓边奏边舞,创造了热情、豪放的象脚鼓舞。
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聚居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澜沧江和瑞丽江畔。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野象成群,有位猎手将一只离群小象带回家中,经过驯养结成亲密伙伴,象能帮助人做各种活计,成为勤劳、善良的象征。一天猎手骑象去打猎,在林中听到风吹空心枯树嗡响,便用笋叶蒙住弹出了动听的声音,回家后便用一段芒果树挖空做起鼓来。做成什么样呢?这时在他脑海里便浮现出大象稳健的步伐,于是就照象腿的形状做成了象脚鼓。据说第一次敲响时,百鸟闻声起舞,数孔雀跳得最欢。傣家人记下了孔雀的舞姿,编成了优美的孔雀舞,表达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猎人又模仿象的动作,挎上象脚鼓边奏边舞,创造了热情、豪放的象脚鼓舞。